?。鄣湓矗? 《左傳·僖公十四年》:冬。秦饑,使乞糴于晉,晉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zāi)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傅(附)?”慶鄭曰:“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援必斃,是則然矣。”虢射曰:“無損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與。”慶鄭曰:“背施幸災(zāi),民所棄也。近猶仇之,況怨敵乎?”弗聽退曰:“君其悔是哉。”
[典義] “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其原意是,該割給秦國的土地你沒有割,現(xiàn)在即使救援秦饑,秦國人也不會解除前嫌。晉惠公聽從了虢射的主張而不救秦災(zāi),反而趁災(zāi)向秦國出兵。后人遂多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表示根本已遭破壞,則無所依附而必然受禍害,與虢射之意不盡相同。
?。鄣鋵崳? 晉惠公是個忘恩負義、不講信用的國君。他在驪姬亂晉時,在冀芮(即郤芮)等隨從的支持下,逃到梁國。梁君待他很好,他在梁國娶了妻、生了子。
公元前651年,秋九月,晉獻公病卒,朝內(nèi)發(fā)生內(nèi)訌,里克殺死了奚齊、卓子及大夫荀息,國內(nèi)一時無君。大夫們意見分歧,少數(shù)人主張請夷吾回國主政,多數(shù)人持不同意見,力主請晉公子重耳回國即位。晉國派了使者到狄國去請重耳,重耳謝曰:“我違背父命出逃,父死又不能盡人子之禮侍喪,我有何面目回國即位,請關(guān)注我的大夫們還是另立他人吧!”大夫們無奈,又派人到梁國去迎夷吾。夷吾一聽,喜出望外,認為是天將晉國賜與他!便欲立即動身回國。呂省(又作呂甥)、卻芮說:“不妥。內(nèi)猶有公子可以立為國君,為什么又要外求逃亡公子呢?令人難信,為了安全之計,主公若回國還是請強秦幫忙,借助穆公的威力入主朝政,那就萬無一失,沒有危險了!”夷吾說:“善!”乃使郤芮到秦國去面見秦穆公。穆公的夫人穆姬原是夷吾的姐姐,這樣說來,夷吾派人去見穆公,就是小舅子去求姐夫了。卻芮見了穆公說:“如果大王能輔助我家主公回國即了大位,做了國君,我家主公愿以河西五城與秦”。穆公一聽,這是件好事,既可以得到實惠,又可以送人情。于是發(fā)兵送夷吾回國做了晉君,史稱晉惠公。
惠公元年,夷吾便自食其言,讓邳鄭出使秦國去謝秦王。邳鄭對秦王說:“夷吾以河西之地許君,回到晉國,即了王位,做了國君,他非常感謝大王,讓我向大王表示謝意。他讓我給大王說明,他原來想一回國就把河西之地劃撥給秦國,可是同大臣們一商量,大臣們都不同意,說‘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擅許秦呢?’我家國君為此還同大臣們爭論了半天,大家也不同意,故而我家國君讓我向大王表示歉意!”穆公聽了苦笑了一聲,沒有再說什么。
時間過了四年,公元前647年,晉國發(fā)生天災(zāi),赤地千里,顆粒無收,百姓沒有吃的?;莨坏煤裰樒?,派人去向秦國借糧。穆公問相國百里奚,百里奚說:“天災(zāi)流行,國家代有,救災(zāi)恤憐,國之道也。與之。”子豹說:“伐之。”穆公說:“其君是惡,其民何罪!”于是,秦糧經(jīng)渭河,入黃河,再轉(zhuǎn)汾河,源源不斷地運到晉都絳城。
真是天有不測風云。晉國剛度過災(zāi)荒,秦國就遭受天災(zāi),向晉國借糧。晉惠公及其臣下卻沒有秦穆公、百里奚那樣的胸懷。虢射對惠公說:“皮之不存,毛將安附?河西之地您該付于秦您不給,您已經(jīng)從根本上得罪了秦人,現(xiàn)在即使您借給了秦國糧食,也消除不了這筆大債,干脆不借算了!”惠公聽了虢射的話,恩將仇報,不但沒有借糧,反而率兵去攻打秦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