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浩有 發(fā)布時間:2019-06-21 瀏覽:
當(dāng)?shù)厝艘步?ldquo;踩穴”。過去平常百姓家的墳?zāi)挂话銋s會選在自己家的田地里,然而對墓道的方向、位置和深度卻大有講究。因為曲沃南北有兩山,即欄山和紫金山,中有橫穿東西的兩河,即澮河和滏河。在滏河以北的墓道一般為頭北腳南,將墓道的大頭朝向橋山,因那里埋葬華夏始祖黃帝,有“追崇始祖、根脈不斷”的意思;澮河以南的墓道一般為頭南腳北,將墓道的頭朝向紫金山,因紫金山是晉國的宗山,也有“追崇始祖、血脈相連”之意義;中間地帶山河不明顯,一般要以高崖、土嶺為依據(jù),墓道多為頭朝高處,腳向低處。這一講究源自于古人對風(fēng)水的認識,古人認定山為金、水為銀,枕金蹬銀為最佳風(fēng)水寶地。而在東南方向的村子,盡管附近無山,但人們選擇墓道方向時,都會采用東南西北向,將大頭朝向二十多里外,處于絳縣的小華山,而腳部也會朝向澮河。
挖掘墓道的深淺,是從墓窯頂至地面量起,一般深度為一丈一尺六寸。若地處低洼,怕水滲入,需要再深一些,無論一丈三尺,或一丈五尺,都要在尺后再加上一寸六分。這一講究源自于古人建筑房屋的標(biāo)準(zhǔn),認為“一六為水”才會大吉。
這些選墓和掘墓的講究,可能會含有一些自然科學(xué)的道理,但最主要的還是寄托著人們對神靈庇佑的企盼和對死者能夠安息九泉之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