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古跡

曲村——天馬遺址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9-04-24    瀏覽:
  曲村——天馬遺址(qucun——tianmayizhi) 
  曲村——天馬遺址,位于縣城東北17公里,北依崇山,東、南面為滏河。該遺址覆蓋曲村、天馬、北趙、張4個自然村,東西長3800米,南北寬2800米,共約11平方公里。該遺址共分為四大文化層,涵蓋有新石器時期的仰韶和龍山文化層、夏文化層、西周到戰(zhàn)國文化層及秦漢元明文化層。1992、1993年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1996年,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延續(xù)的時間較長,經過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等方面的初步判斷,此遺址在西周初期就興起,發(fā)展到鼎盛時期是在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而到春秋中晚期至戰(zhàn)國早期,卻陡然衰竭下來。
  曲村——天馬遺址的核心部分是占地面積有15000余平方米的九代十九座晉侯及夫人墓葬,及十座陪葬車馬坑。司馬遷在《史記》<晉世家>中這樣記載: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叔虞被封到古唐國,歷史上稱叔虞為唐叔虞,而叔虞的兒子燮父在繼承父親的位置以后,因古唐國的南面有一條河名為晉水,所以改唐為晉。這也就是晉的淵源,燮父也是第一代的晉侯。這九代晉侯分別為:燮父、武侯、成侯、歷侯、靖侯、僖侯、獻侯、穆侯、文侯。時代為西周前期到春秋初年。2000年,發(fā)掘一批陪葬墓,墓葬中出土了帶銘文的銅器。這些彌足珍貴的資料不僅確證了該地是晉國始封地,而且使晉文化考古與研究,進入最高境界,使學術界對“晉文化”全貌、特征、分期諸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特別是關于晉侯及墓主人的考證,對推定西周列王的年代起了重大的作用。
  晉侯墓地出土文物十分豐富,總數(shù)達萬件以上。有青銅禮器、樂器、成套玉器等數(shù)以萬計。在60余座銅器墓中出土了280余件青銅器,其中近百件有銘文,出土文物除青銅禮器外,還有大批青銅兵器,以戈最多;有大量車馬器;玉、石、骨、貝、蚌、鉛器數(shù)以萬計,有一組蚌珠佩飾中有蚌珠2000余個,另外一組佩飾串珠細密,每顆直徑2毫米左右,手工之精令人驚嘆。墓地中,幾乎所有的侯墓都是鼎、簋、覷的組合,幾乎所有的夫人墓都是鼎、簋組合。在晉侯墓地9組墓出土的青銅器鐫刻了6位晉侯的名或字,是研究晉侯世系的珍貴資料。晉侯蘇鐘上有銘文355個字,詳盡記載了周宣王(另說周厲王)三十三年(前795)一場由周王親自指揮,晉侯率部參加的軍事征討,這段文字可以說是半個世紀當中出土最重要的銘文資料,史料沒有記載,彌足珍貴。在第一代晉侯燮父及其夫人墓葬中出土了造型生動的鳥尊和形狀質樸的豬尊,是以往青銅器中未見的器型。尤其是鳥尊,以鳳鳥回眸為造型,精美絕倫,被山西省博物館定為館標。
  在這九代十九座晉侯及夫人墓中,8號、31號晉獻侯蘇賠葬車馬坑最具代表性,至2010年,它是國內發(fā)現(xiàn)西周時期最大的陪葬車馬坑,東西長211米,南北寬15米。該坑開始發(fā)掘于1992年,坑內東部為馬,西部為車,中間有寬0.45米的隔梁。共清理出活葬戰(zhàn)馬103匹,分三層放置。2006年3月后,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lián)合對1號車馬坑西部的車坑進行了發(fā)掘,約有戰(zhàn)車近60輛,其中彩繪戰(zhàn)車裝飾華美,“裝甲”戰(zhàn)車彌足珍貴、圍欄式戰(zhàn)車堪稱標車、簸箕形戰(zhàn)車造型精美,為研究西周車輛制做工藝、科技水平和軍事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也為后人提供了蔚為壯觀的車馬戰(zhàn)陣。
  曲村——天馬遺址,是一幅中華文明起源、發(fā)展的歷史解剖圖,它的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了晉國早期都城就在曲沃。大量帶有銘文青銅器的出土為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西周列王編年課題的解決提供了重大線索,同時也填補了中國史學研究中夏文化的空白。







 
上一篇:晉國博物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