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化典故

雞口牛后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20-11-05    瀏覽:

 ?。鄣湓矗? 《戰(zhàn)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竊為大王羞之。

 ?。鄣淞x]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鮑彪本補:“《正義》云:雞口雖小,乃進食;牛后雖大,乃出糞。”因此,其原意是,寧可做雞口,不可做牛肛門。其原意謂“寧可小而潔,不愿大而臭。”以其比喻寧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后人遂演繹為:“寧作雞頭,不作牛尾”。意思是說,寧愿做小單位的頭頭,不愿在大單位做干事。

  [典實]  戰(zhàn)國時,有兩位較有名氣的政治家,一位是張儀,一位是蘇秦。張儀提倡“連橫”,主張弱國依附強國,征服其他弱國;蘇秦倡導“合縱”,主張弱國合力抵御強國,不使強國把自己消滅掉。他們都游說于六國之間。

  “雞口牛后”,是蘇秦游說于韓國時,同韓宣公對話時引發(fā)的典故。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

  蘇秦懷揣著“合縱”的主張,鼓吹齊、楚、燕、趙、韓、魏六國聯(lián)合,抗擊強秦。他首先來到了趙國,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國君趙肅侯。肅侯封他為相國,并賜給他錦車百乘、黃金千鎰、白璧百雙、錦繡千匹,讓他去游說各國“合縱”御秦。

  蘇秦來到了趙國的近鄰韓國。他求見韓宣惠王,惠公熱情地接待了他。他對惠王說:“貴國領土方圓九百里,地理條件優(yōu)越,又有甲兵數(shù)十萬,且裝備精良,英勇善戰(zhàn)。臣有幸看到貴國士卒演習作戰(zhàn),勇士們身披堅甲,手持利劍,一人當百,有銳不可擋之勢。”惠王說:“相國還看到了什么,請一塊說說。”蘇秦接著說:“貴國能工巧匠制造的弓弩、劍戟、甲盾等武器,也極為精良,名聞天下。韓國士卒使用的著名弩機,像‘溪子’、‘少府’、‘時力’等硬弓,射程都在六百步以上。而且還是腳踏發(fā)射,可以連續(xù)發(fā)射幾十發(fā)至百發(fā),遠者達胸,近者穿心,有極大的殺傷力。”惠王聽了默不作聲。蘇秦便問韓宣惠王:“貴國如此強盛,大王如此賢明,可我卻聽說你們準備向秦國割地稱臣,這恐怕不免要引起天下人恥笑的,愿大王三思。”惠王點了點頭,仍沒言聲。蘇秦接著陳述利害,說:“秦國的擴張野心,是永無滿足之日的,而你韓國的土地卻是有割盡之時的,到那時恐怕你欲戰(zhàn)不成、欲和也不行了,只有向強秦投降,向強秦稱臣了!”說到這個當兒,蘇秦用眼睛瞟了一下韓宣惠王。他覺察到韓宣惠王有點心動,便進一步用言語激惠王。他說:“俗話說得好,‘寧為雞口,無為牛后’。雞口雖小乃進食,牛后雖大乃出糞。今大王若不合縱御秦,而稱臣于秦國,那何以異于牛后?以大王之賢,而有牛后之名,臣實為大王可惜!”

  韓宣惠王一聽說要俯首稱臣,還要落個“牛后”的臭名,不由地跳了起來,怒不可遏地按著佩劍吼道:“寡人寧死也不臣事秦國,請先生多講一講‘合縱’的好處,與不‘合縱’的壞處,讓寡人多聽聽先生的開導!”經(jīng)過蘇秦不厭其煩地陳述利弊,韓宣惠王終于點頭同意,加入了“合縱”聯(lián)盟,簽署了“合縱”盟約。

  蘇秦在韓國游說成功,便向韓宣惠王告辭,到齊、楚、燕、魏去繼續(xù)游說了。韓宣惠王為他餞酒送行,并贈了黃金百鎰,以作路途資用。蘇秦就這樣走一國,勸告一國;勸告一國,說服一國,終于完成了“合縱”大業(yè),回到了闊別多日的趙國,向趙肅侯作了詳細匯報。趙肅侯很滿意,封蘇秦為武安君,命他在趙地洹水(亦曰安陽河)與齊、楚、燕、魏、韓五國會盟,正式簽訂“合縱”盟約。會上,六國國君拜蘇秦為“縱約長”,兼佩六國相印,總轄六國臣民。

上一篇:成其不意
下一篇:禽困覆車